主角是徐巧慧萧大勇的小说军户家的巧媳妇精彩阅读哪里有?小编分享军户家的巧媳妇(徐巧慧萧大勇)精彩章节全文在线阅读,众人猛地抬头,只见上首坐着一个穿着黑色盔甲的男人,不过三四十岁年纪,却生着一双极寒的双眸,徐慧只看了一眼,觉得浑身冰冷,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军户家的巧媳妇小说简介
众人猛地抬头,只见上首坐着一个穿着黑色盔甲的男人,不过三四十岁年纪,却生着一双极寒的双眸,徐慧只看了一眼,觉得浑身冰冷,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很多人看都不敢看,忙跪了下去,徐慧虽然有徐巧慧的全部记忆,但到底是个现代人,极其不适应这种说跪就跪的架势,可现今形势逼人,没办法,只能半蹲着跪了下去。
想想之前自己还想着要给指挥使留一个好印象,徐慧不由觉得可笑,在这人眼里他们这些不过是蝼蚁一样,人命如草芥在这里真不是一句空话啊!
现在这场景,分明是指挥使给大家的一个下马威呢!
军户家的巧媳妇小说精彩章节阅读
看自家过来弄得巧姐儿跟冯氏母女争吵的徐靖姚和周氏,脸上都有些尴尬,被徐睿扶着坐着起不了身的徐靖庵,看到这个情形,又气又急不由咳个不停。
徐慧冷冷的看着就要闹腾的冯氏母女,沉声说:“是真要爹写休书才肯听话吗?难道在盂县的事情都忘的一干二净了?”
冯氏和徐巧珠错愕的对视一眼,以前巧姐儿虽然和她们不太亲近,但为人十分柔顺,极少和她们这么说话,难道是盂县的事把她刺激大了?冯氏可还没忘徐靖庵当时那顿脾气发的有多大,要不是徐巧珠和徐睿跪地苦苦哀求,徐靖庵当场就要写休书休了冯氏的。
冯氏娘家根本指望不上,更何况她还有两个孩子,哪怕眼下如此艰难,要是被休也无其他容身之地。
看冯氏和徐巧珠躲在一旁不再闹腾,徐慧松了口气。
周氏赞赏的看了一眼徐慧,现在这种情况,巧姐儿自身立起来,能管住这对混不吝的母女才是对的!
徐靖姚们不光送来了一袋米,还送来了几个饼子,周氏笑着说:“这是好心邻居给的,我们那房子也是空的住不***,便去问了邻居家,邻家大嫂是个热心肠,不光留我们晚上在她家住,还送了些饼子给我们,你们今晚可怎么办?”
徐慧坦言:“正为难着呢,二婶来了正好,也带我去邻居家走走吧,这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人生地不熟,要是碰上个好相处的邻居,可就帮了大忙了!”
“正是这个理儿呢,咱家我看就数巧姐儿最通透,那,当家的,你照看着大哥他们,我陪巧姐儿出去一趟!”
徐靖姚自是没什么意见,他分到的房子离这儿有些远,家里又有老人孩子,就算想帮徐靖庵一家也帮不太多,带周氏过来,正是有这个打算呢。
于是,徐慧便让冯氏和徐巧珠在家先收拾屋子,自己准备随周氏去附近的人家拜访。
既然是去邻居家,自然不能空着手去,徐慧摸遍身上,除了腰带里还剩下的一点金箔片,得留着给徐靖庵治病用,身上空无一物可如何是好?
徐慧想了想说:“初次登门不好空手,我记得在盂县时巧珠曾买过一个梳篦,虽不值什么钱,但样式别致,送给邻居女眷正好!”
徐慧话音刚落,徐巧珠立刻尖声喊起来:“我没有,哪里有什么梳篦?”然后十分委屈的看向冯氏拖长声音喊了声:“娘——”
冯氏一把搂过徐巧珠,瞪着徐慧:“可怜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被投了大牢,身上连一文钱都没带,哪里买过什么梳篦,巧姐儿你别在这儿浑说了!”
徐慧上下看着冯氏,那眼神清冷又锐利,冯氏不由缩了缩头,徐慧冷笑一声:“可要我一一说出你身上哪些地方藏了什么东西?到时候你可是要全都拿出来才行!”
冯氏错愕的看着徐慧,她偷摸藏了些银钱的事情这个小蹄子是如何得知的?莫不是在诈她?
可看着徐慧笃定的样子,冯氏眼珠转来转去还是不敢冒这个险,咬了咬牙一把从徐巧珠怀里掏出梳篦扔给徐慧说:“我绞了自己头发给闺女换来的梳篦你都要惦记,天下哪有这样狠心的姐姐?珠儿、睿哥儿啊,咱们娘们命怎么那么苦啊?一天好日子没过上就、、、、、、”
徐慧毫不理会冯氏的哭天喊地,让徐靖姚徐睿照看着徐靖庵,和周氏一起去了最近的邻居家。
走了有十几米,徐慧看到一个用土块和枝条围成的只有半人高的院子,院子里面可以看有四五间房子,旁边建有专门的厨房,院子里开出菜地种了些菜,还养着鸡,比起徐慧她们的住所显得好多了。
周氏敲了敲门,喊了几声,一个用穿着蓝青色棉布衫,下面穿着一条同色裙子用蓝色碎花头巾裹着头发,三十来岁的女人走了出来。
“你们找谁?”女人开口问道。
周氏忙说明来意,那女人打量了他们一番道:“原来你们就是新来的啊,都说这几天要来人,我还说呢,怎么一直没见动静?你们快进来坐吧,可别嫌弃!”
这都是这里的老住户,看周氏端庄大气,徐慧俊秀灵巧,笑颜巧语的样子十分懂礼,不免松了口气。
她们是这里住了几代的军户,流放来的人见过不少,最怕的是碰上那不懂事流放了还端着架子的所谓贵人,不会过日子不说,还总弄出来许多腌臜事,故此,哪怕知道来了新邻居,也没有主动上门先拜访。
徐慧笑着将手中的梳篦递了过去:“我们流放到这儿,也没什么好的能给您的,这是我们途径盂县时买的,倒有几分别致,您拿着玩吧!”
女人笑容更加热情了几分,忙招呼徐慧等人进来,没一会儿,周氏和徐慧就知道住在这里的人是谁了。这个女人的男人也是军户,有一对双生儿子,大的做了军余,是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老户。
徐靖庵他们是不想当军户,可这些人几代都住在这里,对这个身份已经认同,并不觉得军户有什么不好的,反正也没其他出路,当军户吃饭不愁,还不受人欺负。
女人姓张,夫家姓魏,双生儿子今年刚满十一岁,现在正在地里做活还没回来。她让周氏叫她张嫂,徐慧就跟着叫了声张婶子。
张婶子家里两个儿子,没有闺女,现在见了徐慧这么个灵巧秀气的姑娘,很是喜欢,听她说自家晚上准备弄些干草睡一晚,忙热情的邀请徐慧一家来她家暂住。
周氏看徐慧一家有了暂时借住的地方,就忙回去通知徐靖姚把徐靖庵等人接过来。
徐慧安置好徐靖庵,捏了捏自己的腰带,舅母给的腰带虽然是不起眼的粗布做的,可缝的极为精细,薄薄的金箔片塞到里面除非拆开都检查不出来。可到底是金箔片,就算一条腰带塞满,也不过几两金子,这一路上徐慧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现在家徒四壁,盘炕起灶是必须的,徐慧只能小心翼翼的从腰带里掏出一些金箔片,捏成一个指甲盖大的金团子,趁冯氏她们不注意时悄悄的塞给周氏,让她帮忙安排盘炕起灶的事情,到时候就说是他家出钱一起弄的,免得冯氏她们知道自己身上还有钱又出什么幺蛾子。
周氏正发愁这事儿,她家也没钱,可又不能不管徐靖庵家,看这金团子虽不大,但换上几钱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足够置办这些,自是满口答应。
送走周氏和徐靖姚,徐慧让冯氏等人都老实呆在屋里照看徐靖庵,自己去厨房帮张婶一起烧热水,也正好打听打听给徐靖庵治病的事。多亏徐慧姥姥家是农村的,小时候假期经常过去住,也烧过这种地锅,就帮着烧火。
张婶好奇的询问徐慧一家来历,徐慧叹了口气:“我们家是江南江州府徐家旁支,因为受了嫡支的牵连,全家都被充军了,我爹是个读书人,原是云麓书院的山长,整日只知教书育人,哪里受得了这苦,这不一到地方就撑不住了!”
一听徐慧说自己爹是个教书先生,张婶子顿时动了心思。她家虽然是军户,可按规定每个军户家是可以有一个生员,去读书考功名的,她家两个儿子,正是打算一个去承继军户,一个读些书看看有没有别的出路。考功名她自是不敢想,但能识些字,能去县城找份轻松的活儿也好啊!
可是这西千户所里只有魏家庄有一个夫子开了私塾,每年光束脩都得六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的花销,小门小户实在是承受不起啊!
要是能让自家小子跟着这位先生认些字读写书,既省了束脩还不用来回奔波麻烦,岂不是一举两得!
徐慧敏感的察觉到了张婶的神态变化,便装作无意的说起自己爹曾经教出过多少个秀才举人,把张婶听的更是惊喜万分。
徐慧正说着:“我家小弟今年五岁,刚学了《千字文》,本要开始学四书的,哪成想——”
正巧徐睿进来,徐慧就让他背一段来听听,这种启蒙的东西,不知背了多少遍,徐睿自然是张口就来。
张婶听了很是羡慕:“这样小的娃儿就会背这个了?”对徐慧之前的话便毫不怀疑。
“我爹事务繁忙,不曾仔细教导睿哥儿,不过胡乱背一些罢了!”徐慧并没夸耀徐睿,过犹不及这个分寸她还是要把握好的。
张婶笑道:“我家娃儿都十一岁了,大字都不识一个呢,巧姐儿莫愁,虽说咱这军户名头不好听,可官家给田,家里有正军也不需要交税,比那缺地少田的农户光景还要好过些呢,我看你也是个能干的,等到时候分了地我让我家男人教你们怎么收拾,只要收拾好了,三十亩地还能养活不了你们一家?”
徐慧忙道谢,向张婶打听起最为关心的,魏家庄据说能看病的那位魏老爹的事情。
军户家的巧媳妇小说免费章节阅读
张婶的儿子魏大山和魏小山从地里回家,看到家里突然有了这么多人很是惊讶,再看帮自己老娘烧火的是个俊俏的年轻姑娘,不由都有几分羞涩。
听了张婶的话,魏大山和魏小山稍微擦洗了一下,忙去借牛车接魏老爹过来给徐靖庵看病,徐慧更是感激不尽,再次感叹自己真是遇上好人了。
魏家庄离这里不算远,不过多半个时辰,魏大山他们就带着一个身穿青灰色布衣的瘦小老头回来了。
冯氏看着老头干瘦佝偻的样子,十分怀疑这人真的能看病?
徐慧心里也是打鼓,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在徐慧急切的目光中,老头给徐靖庵把了把脉,沉吟一会儿说:“姑娘,你爹这身子骨熬的厉害,心肺受损气血不足,须得好好调养才行,我是个采药的,不过略通些医理,给你配上几副药,让你爹吃吃看吧!”
徐慧忙道谢,老头从大背篓里掏出一些药材,或折或搓,弄成五包,递给徐慧,让三碗水煎服。
徐慧接过忙问:“多谢老爹,敢问诊金是多少?”
老头说:“只是些常见药材,给上五十文药钱就行,你们回头还是得去卫所请杜大夫,他会针灸,你爹想好利索还得请他。”
“可听人说,要打仗了大夫不出诊;”
“是有这回事,不过杜大夫最是心善,你们诚心相请,他肯定会过来的,得快些,晚了就请不到了!”
“多谢老爹!”徐慧忙再次感谢付了药钱,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要打仗了她们可是在防线上啊!
张婶一听要打仗也顿时变了脸色,忙向魏老爹打听详细情况,魏老爹只说药局都在大肆采购药材,说是指挥使要打蛮子了,具体什么情况他也不太清楚。
张婶没了聊天的心思,让儿子们送魏老爹回去,自己拎了一小篮子鸡蛋去胡小旗家打听情况去了。
不管如何,喝了药的徐靖庵倒是睡了一个好觉,徐慧看着徐靖庵脸色比之前好了些,心里总算轻松了点。她现在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哪怕是穿越过来的,在这架空的时代,她也不过是乱世中的一个小人物,无法撬动这未知的历史车轮,眼下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请杜大夫给徐靖庵治病和尽快挣钱。
徐慧拆开腰带,把所有金箔片都掏出来托徐靖姚换了八两碎银子,徐慧又将腰带缝好,小心翼翼的把碎银子塞进腰带专门缝制的袋里,这可是她身上最后的钱了。
周氏很快就找好工匠开始盘炕起灶,虽然自己买料更便宜,可他们人生地不熟,为了快些住进去还是让匠人大包了,不过一天就能垒好,可还是要晾干才能用,所以徐慧等人还要在张婶这里借住几天才行。
徐慧想了想,咬了咬牙,摸出一个最小的碎银子,拜托周氏帮忙弄些吃食,借住人家的地方,总不好一直白吃白住,会惹人生厌啊!
再说她还得请张婶儿子帮忙去请杜大夫,她们是被流放的,未经总旗许可是不可以随便离开卫所的,找总旗帮忙,还不如让张婶儿子帮忙来的快!
张婶儿子到中午才把杜大夫请来,据说还是跑了好几家药局才找到,杜大夫忙得很,他们好说好歹才把人请来的。
徐慧自又是一番感谢,忙招呼着魏大山魏小山和杜大夫等人先吃饭,她下了血本买了白面馒头和肉,这里的人常年都是白面和杂粮混着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面大米和肉呢。
杜大夫吃了东西,给徐靖庵诊脉后下了一次针,徐慧看着徐靖庵脸上竟有了几分血色,不由惊喜万分。
杜大夫抹了抹头上的汗,收了针,看了看魏老爹给配的药,从药箱里掏出一根小指粗的人参说:“老魏配的药没问题,但得用这人参做药引才能除根!”
既然加了人参,那药费自然是不便宜了,徐慧托了周氏的手付了六两的药费,摸着自己迅速憋下去的腰带,快愁死了!
因为她刚得知了一个无比沮丧的消息:军户是不许做生意的!
自己家里种点菜养个鸡,编些筐啊篮啊,或者拿些地里产的东西,去集市上跟人换些东西是没问题的,可要想开店做买卖绝对不行,更别提什么卖菜谱挣钱什么的了,连个酒楼都没有卖给谁去啊?
毕竟军户最主要的职能是为打仗做准备,要是大家一门心思做生意赚钱,打仗谁去打?
徐慧不得不放弃自己满脑子的各色美食食谱,穿越人士靠卖食谱发家这条路是完全走不通了。大山上物产倒是丰富,可是要打仗已经封山了,想利用自己知识发现新物种的想法也破灭了。
徐慧垂头丧气的看着自己纤细修长的手指,原主徐巧慧可不光会舞文弄墨,还从舅家学了一手精湛的织布织纱手艺,这些徐慧都原封不动的继承了,可这些对于眼下却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据说这里根本没有织布机啊!
谁让这是个穷乡僻壤,除了定期集市连买东西都没地方的深山沟里呢?想挣钱发家可太不容易了!
挣钱这事儿只能先放到一旁,唯一能让徐慧觉得轻松一点的,就是徐靖庵经过杜大夫诊治后,身体好了一些,不再整日昏昏沉沉,能坐起身子也能喝的下粥了。
徐靖庵身体的好转,对于徐慧控制住不安分的冯氏和徐巧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炕和炉灶很快弄好了,周氏还用剩下的钱购买了被褥、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还找人做了一些桌椅板凳柜子等简单家具,另外还买了一些高粱面、苞谷面什么的。据说这里白米白面是最贵的,高粱面、苞谷面这些粗粮倒是十分便宜,周氏把她家的大部分米都换成了粗粮,也能对凑着过完这个月了。
徐慧也想换,可她家每月不过一斗米,徐靖庵和徐睿还得吃些细粮,只能无奈的放弃这个打算。
家里收拾利索,徐慧等人搬回了自己的房子,徐靖姚已经去百户所报道,做为正军要为开战做准备,每日都要去军营操练,所幸,军余眼下只需到月底去报道一下即可,不然以徐靖庵现在的情况真是麻烦。
周氏自从徐靖姚去了军营就心里就十分烦乱,收拾了家里,就来徐慧家帮忙,徐靖姚母亲安氏也是十分挂念徐靖庵的情况,就带着孙子们一起过来了。
安氏在屋里和徐靖庵说话,周氏走出来看到余欢拿了个东西在院子里比划,忙问到:“巧姐儿,你这是干什么呢?”
“二婶,这是我从张婶家借来的锄头,我想把这片儿都开成地,张婶说能种一些菠菜,我想着好歹也是个吃食。”
周氏不由感叹,娇养的大家姑娘,居然这么快就适应了这边的日子,从来没觉得自己以前是娇小姐,现在干这个活儿失了脸面。
推荐理由
军户家的巧媳妇小说故事情节丰富,人物性格饱满,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值得推荐!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军户家的巧媳妇(徐巧慧萧大勇)精彩章节全文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