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基金可持续性较差”已经成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块“心病”。在财政“紧日子”与人口老龄化叠加效应的影响之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正在向全国多地蔓延。
记者近日在地方调查时发现,一些劳动力输出地区养老金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必须依靠转移支付和省级调剂金才能实现“保发放”,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力不从心,地方急盼中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出台。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不可持续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混账(即统账结合)运行模式,尽快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社会统筹由政府兜底;个人账户明晰产权,交由市场运营。
财政部16日公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支出19797亿元,增长18.6%。支出比收入增幅高6.7个百分点。从全国账面上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4年收入大于支出,不仅本年收支结余3476亿元,而且滚存结余30376亿元,收支状况保持正常运行。
“基金可持续性较差”已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心病”。近日透露的官方统计数字是:去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达22个。即使包含财政补助,也有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依然收不抵支,不得已用失业保险基金等发放。
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中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仍然比较低,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中。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出部分地区养老金收支恶化的态势。人社部早些时候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还显示,即使包含财政补助,2014年已有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
无独有偶,在近日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透露了官方的一个统计数字: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达到22个。这一数字在2011年为12个。于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呈蔓延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此,社保专家表示,部分劳动力输出地区养老金收支状况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必须依靠转移支付和省级调剂金才能“保发放”,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力不从心,地方急盼中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出台。
而笔者认为,我国的养老金保险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否则各地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现况,难以得到根本解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部分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已到了“难以为系”的程度了呢?
其一,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端增长较快。为了拉近企业职工与公务员退休工资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是出于对抗通胀的需要,企业养老金持续“11连涨”,这让基金不堪重负。同时,我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已接近社会总人口的20%,达到2.1亿。
其二,由于企业养老金连续上涨,而部分效益不佳的企业在岗职工的工资却没有大涨,所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收入会出现“倒挂”,发生了退休之后反而会比在职时高几百元的现象,于是企业职工都想着办法要尽早退休。
其三,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端的增长跟不上支出端的增长。由于省、市一级政府制定的缴费基数过高,即使按照60%征收,缴费基数仍然高于有些县市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扩面难度非常大。一些地区为了避免缴纳养老保险费,更多的企业则改变用工方式,不直接招工或是干脆就迁到外地去了。
现如今,我国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已不可持续,且又在恶化之中。在中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动用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有结余的基金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保发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地方官员自叹为这种资金周转担着“掉乌纱帽”的风险。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各地养老金能够做到“收支平衡”而可持续发展呢?
首先,统账结合这种模式要进行改革。中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模式,其初衷是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优势发挥出来,目的是实现预期稳定和多缴多得。但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混账管理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这一制度名存实亡。
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下,既想要公平,又想要效率,就将具有共有产品性质的社会统筹和具有个人所有制性质的个人账户绑在一起,谓之“制度创新”。个人账户计息率过低,导致养老金水平下降,社会总福利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尽快修改《社会保险法》,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将社会统筹作为第一支柱。全国统筹只统筹基础养老金这部分,而个人账户还是留在地方。同时,将分离后的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一起作为第二支柱,完全由企业个人来承担。也就是说,职工基本的养老保障由全国统筹养老基金负责,而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企业缴纳的年金等都作为提高职工养老生活质量的目的。
再者,各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应扩大养老保险缴费范围,清理企业欠费,严格控制违规提前退休等多种手段。一方面养老金双轨制必须逐步被打破。一直以来,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而公务员的退休工资则由国家财政来支付,如果养老金双轨制逐步并轨,让大批年轻的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入不敷出”问题就会得到扭转。
另一方面,逐步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收回到中央政府层面,同时适度降低养老保险的征缴金额,这样可使更多雇佣外来职工的企业会主动积极缴纳养老保险金,因为全国养老金统筹联网,意味着外来职工在当地缴纳养老金,退休回家乡也能够获得足额的基本养老保障。
最后,养老基金出现“亏空”都历史遗留问题。国家除了加大民生投入之外,国企、央企既然独享国家的资源、垄断等特权,同时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每年拿出垄断红利投入到养老保险基金中去。
此外,养老基金也不能一味的躺在银行吃利息,更应该积极的参与上市国企的股份制改革,或者参与到一级市场进行新股配售。而唯有积极参与投资,养老基金才能真正的保值增值,其漏洞就会逐步弥补。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带来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未来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