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盘,A股再次触发第二档熔断,全天交易时间仅仅15分钟。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不能任由“熔断”成为常态!
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早盘9点42分,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触发第一档熔断线,两市在9点57分恢复交易后继续下挫,只短短几分钟,再度触发第二档熔断线。
这已经是A股在2016年至今4个交易日内,2天触发熔断机制,两市近1600股跌停,只有35股红盘。
尽管上交所已经就熔断后指数跌幅与熔断阈值存在偏差释疑,尽管中国证监会在今天的两次熔断之后,发布了颇为令人关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但本应交易4小时的股市,15分钟就停了,还是让人大跌眼镜。
难道A股从此步入熔断时代了?A股该容忍“熔断”成为常态吗?如果不该,下一步该做些什么?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作出了分析评论。
经济之声:周一熔断之后,就有不少观点提到,投资者们对A股的大跌缺乏心理准备,也不太清楚背后的风险,在暴跌后就找“熔断”作替罪羊。现在看来,今天的暴跌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水皮:至于大跌的原因,有一个长中短的区分,短期可能跟1月8号有一定的关系,中期是3月1号的注册制,长期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微妙的调整。以最近几天的宏观面来看,股市大跌之前或者同时,人民币都大幅贬值,周一贬了六百个基点。昨天我就困惑,股市居然还有那么多抄底盘,因为在人民币出现这么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指望A股企稳或者独善其身,我觉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股市毕竟是基本面的反映,这个问题没有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很多投资者还是盲目乐观的。另外,原油价格昨天也再次暴跌,跌幅甚至达到11%,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我觉得这背后实际上还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调低表现出来的一种焦虑。因为原油的增量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原油的需求就会下降,所以原油价格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这上都是外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经济之声:您梳理的几个方面也都不是新闻,都不是在拐点出现的,为什么在熔断出现后造成这么大的下跌,我们现在要反思一下,熔断有没有问题?
水皮:熔断有问题。因为我们以前也说过熔断是助涨助跌的,如果出现3%的跌幅,那大家就会加快抛售的力度,因为5%是要停的,到了5%再恢复之后,大家很快就会想到马上7%交易就停止了,所以赶紧卖。我建议取消这个7%以后停止交易的环节,你不要把大家做交易的机会都给断送了,那就不合理了,现在是阻断了流动性,4个小时的交易时间被缩短到15分钟,想跑都跑不了。熔断机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其实本来没必要推出,因为中国有涨跌停板制度,推出了也没大问题。现在取消7%之后停止交易我觉得是可行的,7%以后可以再停15分钟,15分钟之后再恢复,说不定15分钟恢复之后它就涨起来了。别搞停止交易,那还不如全天闭市呢。我注意到很多股票跌幅也就3、4%,居然就没有办法再交易了,因为整个大盘停掉了。我觉得不能停止交易,熔断是暂停不是闭市,现在等于跟闭市划等号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环节证监会是可以做调整的。
经济之声:因为咱们有涨跌停板,从目前来看,您觉得熔断机制有没有必要?
水皮:我一直认为没必要,但是我注意到证监会推出熔断机制,也是救市期间响应所谓的网络民意,这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做了也就做了,反正双保险。可是双保险反而不保险,现在是上涨环境中它助涨,在下跌环境中它助跌。
经济之声: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大影响的事情,为什么不在某一个局部市场,哪怕拿出一个板来先尝试再推广,而是直接要扩大到所有交易品种上?
水皮: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决策过程中的一种非专业主义,一种所谓网络民意向民粹方向发展的反映,这个苦果不应该完全由证监会一家承担,当时如果证监会不推出,网上一片骂声。熔断说来说去就是表面现象,但技术上可以做调整。
经济之声:证监会今天上午熔断之后发布了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若干规定,明确防范大股东、董监、高管集中减持、大规模减持来冲击市场,这样的规定能不能挽回一些信心?
水皮:证监会不可能说不让大股东减持,因为大股东减持本来就是人家的自由,你已经剥夺人家半年的自由,不可能再剥夺人家永久的自由。出台这个这个新的规定有助于减少大股东在二级市场通过竞价交易的方式卖股票,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大股东在市场上面采用竞价交易的方式卖股票的行为本身也不多,他们更多的通过所谓大宗交易平台来做,其实就拐了一道弯,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防不住的。比如说我找好一个交易对象,今天卖给它,这个接盘人转手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通过集合竞价卖给散户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安慰剂,好像有用,但实际上你不可能剥夺人家卖股票的权利。
经济之声:咱们中小股东这个时候该做什么?
水皮:中小股东一定要意识到:第一,救市期间采取的一些措施是临时性措施,它本身是要恢复的,包括刚才说的大股东减持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第二,注册制主要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让更多的公司上市来对冲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它会改变供求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A股熔断机制影响波动的主要市场中,大部分早已实施了熔断机制,如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而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虽然实施的次数也不多,但熔断总体上能够起到减缓股指波动的作用。
例如,在最早推出熔断机制的美国,没有推出熔断机制之前,道指曾在一天之内重挫22.6%;在推出熔断机制之后,市场几乎再无大规模股灾,仅在1997年触发过一次熔断。韩国股市在引进熔断机制以来,也只启动过3次。
从熔断后的短期表现来看,在触发熔断机制后的恐慌情绪影响下,韩股和美股都在随后两个交易日出现了回调。但中长期来看,在实行熔断机制后的1到3个月内,股指都出现了反弹,并在约半年后回复到熔断前的水平。
不过,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指出,在实行熔断机制后6个月以上的时间窗口来看,股指并没有明显规律。股指在实行熔断后的1到3个月内有所反弹,更多是由于技术面因素所致。长期来看,除非由于经济基本面影响而出现趋势反转,否则股指在反弹后还是会延续之前的趋势。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带来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未来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