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极大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人们可以在屏幕上进行即时聊天、在网络社区交友、还能选择性地向他人公开个人生活。然而.在享用着科技发展便利的同时.社交软件的使用者们也体验着焦虑和困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网络社交软件.21.3%的受访者坦言会随时随地刷屏.6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比较强.48.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网上漫无目的“闲逛”属于无效社交。
受访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7.8%.80后占45.2%.70后占18.9%.60后及以上占7.2%。
62.8%受访者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较强
“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先看看有没有留言.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热门话题.顺手点几个赞。平时每发出去一条状态.我都要花时间关注点赞和评论的情况。如果那条状态表达了我的观点.或者是精心编辑过的.我更会特别留意。”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三学生秦雯来说.频繁刷新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调查显示.6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较强.其中15.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非常强。
调查发现.受访者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包括:维系社交关系(63.2%).打发时间(46.5%).关注资讯、获取知识信息(44.8%).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42.3%).跟上热门话题(30.0%).塑造个人形象(17.4%).工作需要(10.7%)等。
广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韦志中指出.社交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人们通过社交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依附感、归属感。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伪装自己、规避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更可能产生自主、主导的感觉。总的来看.安全感、归属感越低的人越会依赖网络社交。
“如果互联网上都是高质量的、高度定制化的东西.那多花时间在网络社交上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在的网络充斥着无聊、虚假、浮夸的东西.它们抓取你的注意力.但却不带给你实质的收获。”沈宇哲是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生.他认为.社交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社交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无效社交”。
在网友心目中.什么样的社交算是“无效”的呢?调查显示.“无效”网络社交的表现有: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48.7%);不停关注自己或他人的状态得到多少个“赞”(45.8%);翻看好友的状态.但仅限于“已阅”却无实质收获(42.6%);自己没有参与的群聊.还是要点开看看记录(35.2%);获得的资讯质量低或毫无价值(31.0%);处理骚扰或垃圾信息(27.4%)等。
无效社交为何增多?59.7%的受访者认为应归咎于人们在网上的“围观”时间变多、真正交往变少.45.9%的受访者表示问题出在网络信息量大而个人处理能力有限.45.1%的受访者则指出.社交媒介的推送消息会让人频繁被吸引.造成时间浪费。
“人们都有猎奇心.而网络让‘围观’变得非常方便。”秦雯举例道.“微博上不是常出现‘观光团’吗?譬如.微博上爆出了某个明星的丑闻.‘观光团’就会先去‘问候’一下当事人.再去‘看望’一下事件相关者.最后‘关心’一下他们的亲朋好友。这一切都非常方便.你只用不断点击链接就可以了。但事实可能是.你本来只想关注一个人.最后却‘问候’了几十个人.围观的规模就是被这样一级、一级触发出来的。”
而在沈宇哲看来.人们的“无效”社交常常是被迫为之的。“如果你不刷朋友圈、不刷微博.那就可能失去和别人的谈资、错过一些资源。有时候.你明明知道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处理那些可有可无的杂事、看一大堆鸡零狗碎的东西是在浪费生命.但你还是不得已做了.因为你不想掉队”。
65.2%受访者建议使用社交媒介时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韦志中认为.“无效”社交的存在.与人们空虚、无聊的心理有关。“虚拟社交中那些表象化的东西.如点赞数、关注人数.它们带来的满足感.就像毛毛雨.仅能给人带来短暂的湿润.却无法真正滋润心田。当你越是追求毛毛雨.心底就越是干旱、越是空虚.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人们不再注重与他人的深度关系”。
面对“无效”网络社交.如何应对?调查显示.50.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主动少用网络社交软件.36.4%的受访者表示会借助外力约束自己.33.8%的受访者选择顺其自然.另外.还有19.2%的人选择关闭账号。
沈宇哲认为.理性的人在作判断时总要讲究优劣或说效用。“比如.当我评价网络社交的效用时.我可能会看它的绝对效用.也就是我实际收获了什么。我也可以看它的相对效用.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机会成本——与做其他事情相比.我把时间花在网络社交上是不是划算”。
韦志中建议.减轻对网络社交的依赖和“无效”社交.关键要走入现实.培养起稳固、亲密的人际关系。第一.不要舍近求远.试着先改善自己身边的关系.比如和父母的关系、和子女的关系.这样会逐渐发现自己身边就有着许多好风景。第二.有选择地加强关系的深度。“人的社交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应先判断谁是我们喜欢的人、谁是值得我们喜欢的人.然后用心投入、与他们真诚相待。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慢慢提高现实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充实自己的心灵而不会浪费时间到网上游荡.也会减少受伤害的可能”。